近日,盘州市大山镇大雨谷村的“守艺人”正在忙着选料、晒土、土砂罐拉胚、修饰、烧制一系列纯手工艺。一团黑泥在他手里反复揉搓、推平,捏着眼、鼻、口、舌、耳、胡须,认真修饰、点晴,经过近半小时的流程,一幅栩栩如生的“脸谱”作品就展示在观者面前。 这位“守艺人”叫杨明芳,今年已经62岁,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地道农民,他的祖上迁徙到这大雨谷村后就一直从事砂陶加工,主要是制作一些平常人家常用砂锅、砂罐之类的生活用品,以及脸谱等工艺品。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他16岁开始学习砂陶工艺,利用农闲时间制作产品,至今已有46年。 他为了不让这门手艺失传,经过多年的摸索,创新改进加工工具,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,让生产出来的器具更加美观耐用,得到了市场的认可。他主要制作砂锅、砂罐等日常器皿,尝试创作形态各异、造型奇特的脸谱和辟邪物品等工艺品,“鬼脸”作品融入夜郎故地的“黑神”文化精髓,以独特的风格倍受亲睐,曾在全国及省市的陶制艺术品大赛中脱颖而出,已荣获了十余项大奖。 随着现代工业快速发展,各种生活器具花样繁多、应有尽有,一些“土罐罐”等用品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,砂陶技艺也面临失传的风险。杨明芳说:“这个工艺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六代人了,传承了两三百年的“老手艺”如果在我们手里失传了是多么的可惜啊!闲时便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做,还要把这门手艺继续传给下一代。” 据他介绍,每年可制作各种大小产品1000余个,在周边乡村零售,以批发的方式销往盘州各乡镇、兴义、昆明等地市场,曾经远销港台等地,一年总收入近12万元,能实现以艺养艺。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,生活观念的转变,这些怀旧的砂陶器具又逐渐有了市场,砂陶手工艺品古朴厚重的风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,将重新焕发生机活力。
2025-09-29
2025-09-28
2025-09-28
2025-09-27
2025-09-26
2025-09-25
2025-09-25
2025-09-24
2025-09-23
2025-09-23
本网站所有协议图片及素材均由本公司或版权所有人授权发布,如果您侵犯了该图片素材或素材的知识产权,新华社有权依据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标准或最高达50万元人民币的法定标准要求赔偿,且有权不以本网站发布的图片授权价格作为参考标准。
copyright © 2019 www.cicphoto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站所有刊登的各种图片及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关于新华影像 | 版权声明
京ICP证010042号 | 京ICP备19040106号-1 | 可信网站认证 | 京公网安备:11040244003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