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18日,重庆市南川区供销合作社深入中桥乡大坪村,开展废弃农膜专项回收行动。通过流动车入村、定点回收等方式,当日共回收农膜1.4吨、棚膜0.9吨、肥料包装物0.12吨,用实际行动勾勒出生态治理与经济增收的双赢图景。 为解决山区农户交售废弃农膜不便问题,南川区构建“镇村收集—区集中分拣”全链条回收体系。目前,全区已建成1个区级贮运中心和295个镇村回收网点,实现34个镇街全覆盖。同时,开通流动回收车常态化入村服务,采取“固定网点+流动站点”双轨回收模式,确保偏远村落废弃农膜“应收尽收”。2025年以来,全区累计回收废弃农膜及肥料包装物196.91吨,让“白色污染”变废为宝。 “农户交售1吨废弃农膜,加上补贴最高能拿2000元!”在大坪村活动现场,工作人员通过案例讲解、发放手册等方式,向农户科普农膜残留导致的土壤板结、作物减产、水源污染等危害,并详细解读回收补贴政策。农户袁敏友现场算起经济账:“我家种了50亩西瓜,每年产生约3.45吨废弃农膜,按目前的回收价格能拿到6340元。清理完农膜后,土壤肥力明显提升,种出的西瓜品质变好,卖价也更高了”。 南川区供销合作社严格落实《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》,规范“农户分类交售—镇村网点回收—区级分拣打包”流程。通过配备专用压缩打包机、装载车、回收车等设施设备,分拣打包后的农膜直接供应给上游再生企业,回收利用率超98%。这一模式不仅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,更形成“回收—加工—再利用”的绿色循环产业链,走出一条农业废弃物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的“生态+经济”双赢之路。
2025-09-18
2025-09-15
2025-09-13
2025-09-01
2025-09-01
2025-08-25
2025-08-22
2025-08-21
2025-08-21
2025-08-20
本网站所有协议图片及素材均由本公司或版权所有人授权发布,如果您侵犯了该图片素材或素材的知识产权,新华社有权依据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标准或最高达50万元人民币的法定标准要求赔偿,且有权不以本网站发布的图片授权价格作为参考标准。
copyright © 2019 www.cicphoto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站所有刊登的各种图片及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关于新华影像 | 版权声明
京ICP证010042号 | 京ICP备19040106号-1 | 可信网站认证 | 京公网安备:110402440034号